電力行業扛起我國節能減排大旗
近日,中電聯發布了《中國電力減排研究2015》。研究對2014年我國電力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顯示,以2005年為基準年,2006~2014年,我國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億噸。截至2014年底,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19克/千瓦時,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降至855克/千瓦時,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降至645克/千瓦時。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成效顯著,電力節能減排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節能減排工作的成效與電力減排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電力是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重點領域,我國電力行業面臨著經濟效益與能源轉型的雙重壓力。整理和分析減排政策對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電力污染物減排政策體系已成
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初,歷經40多年的法規、制度建設,目前已形成了涵蓋法律、行政法規、規劃、部門規章、標準、規范性文件和國際環保條約等各層級的法規政策體系。“2015年是中國環境政策出臺和重大環境制度調整力度較大 的一年,電力減排政策對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具有重要的頂層意義。”王志軒表示。
也因此,《研究》全面介紹了2014年以來電力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法規政策標準,宏觀分析了電力減排法規政策體系,對電力污染物減排政策、節能政策、碳減排政策進行了系統整理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我國電力污染物減排政策已形成體系,電力碳減排政策體系也正在逐步建立。
2014年以來,我國進入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全新階段,電力減排政策繼續以“嚴”為特點,強調“改善環境質量”和“低碳發展”,力求使市場機制發揮更大作用,推動以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實現減排目標。
在電力污染物排放方面,政策涉及規劃、結構調整、淘汰落后、準入條件、環評管理、污染防治、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生態保護、環境監測、經濟政策、環境執法等多個方面,形成了一個多角度、多維度的管理體系。同時,污染物減排管理貫穿電力生產全過程,覆蓋電力項目立項、建設、生產運行、關停淘汰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然而,電力污染物減排政策仍存在政出多門、監督不規范的問題,需要改革完善。例如,現行污染物排放濃度要求,既有國家排放標準、地方排放標準,還有國家部委或地 方的規范性文件進行要求。煤電環保設施技術要求、煤電監督檢查等也存在類似現象。
對此,《研究》建議,要整合現行各項減排政策制度,理順環境管理制度。全面簡化對統一污染物排放行為的多重管理方式,建成以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管理為核心的企業污染減排政策體系。
碳減排是未來減排政策的核心目標
王志軒表示,中電聯發布的一系列電力減排研究對電力污染物控制進行了持續的關注,未來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減排將成為關注的焦點。
去年的巴黎氣候大會發出了世界向低碳發展轉型的清晰信號。目前,已有180多個國家向聯合國提交了自主貢獻文件,涉及全球95%以上的碳排放。我國也于2015年6月向聯合國提交了自主貢獻文件,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部主任劉強指出,我國不僅承擔著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也面臨著國內霧霾等環境治理的壓力。
面對國際國內對碳減排的雙重要求,電 力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大戶、溫室氣體排放大戶,肩負著重大的碳減排責任。《研究》認為,“十三五”期間,電力行業將從非化石能源發電、節能和低碳發展三個方面實現節能減碳目標。同時提出,我國要完善以低碳發展為目標導向的能源電力法規政策框架體系。當前應以低碳發展為統領,全面分析總結能源、電力與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政策,建立統一完整、協調配套的法規政策和制度體系。對電力行業,應加快把工作重點從煤電常規污染物控制、能效控制轉移到二氧化碳為主體的控制思路上來,由嚴控效率轉移到嚴格控制碳減排上來。
《研究》預測,“十三五”期間,受國家節能減排高壓態勢和政策措施力度的影響,電力節能降碳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電力污染物排放將實現快速下降,市場機制在碳減排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同時,企業的節能減排成本將不斷升高,企業違法風險也將不斷提高。
“十三五”的減排新趨勢為電力減排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我國將充分認識電力發展對建設低碳社會的重要作用,完善以低碳發展為目標導向的能源電力法規政策框架體系,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減排新機制,電力行業將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社會發展中貢獻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 上一條火電超低排放之山東探索實踐
- 下一條國內煤制天然氣項目發展思考